把为民初心写在扶贫路上 - MSN新闻 - MSN中文网

把为民初心写在扶贫路上

来源:MSN中文网 作者:江南时间:2020-06-15 16:02:18

  李小林出生在四川叙永县的大山里,他一直有一个愿望,用所学知识回报家乡。他说:“最好的‘衣锦还乡’就是把自己所学知识与父老乡亲分享,做一名对家乡、对社会有用的人,将科研论文写在大地上、大山里!”(2020年6月12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用知识回馈家乡,感恩故土,回报父老乡亲,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一名普通扶贫干部的家国情怀。正是因为了有了这样的一份初心,从2016年开始,李小林回到乌蒙山脚、赤水河边,先后作为“三区”科技特派员和县委县政府顾问,跑遍了叙永县的山山水水。带动了地方扶贫产业的发展,扶贫能人的成长,脱贫数量的增长,用实实在在的扶贫成绩,践行了为民初心,也推动了脱贫攻坚的工作。

  扶贫路上,当好家乡的“服务员”。家乡的呼唤就是一张特别的“邀请函”,面对家乡呼唤,行动是最好的回答。2016年,叙永县水尾镇广木村第一书记联系到李小林,说想试种羊肚菌。李小林二话没说,第二天便带着助手来到村里采集土壤。从试种到亩产350斤、纯收入1.2万元,到灵芝新品种、毛木耳,带动种植竹荪、大球盖菇等种植的发展,再到小林正式申请四川省“三区”科技特派员。面对家乡的呼唤不仅仅有及时的回应,更是主动当好家乡的“服务员”,用知识带来家乡的蜕变。

  扶贫路上,当好家乡的“指导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为家乡脱贫致富带来持久的动力,显然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为地方发展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人才队伍”。从李小林加急编写了竹荪栽培技术手册,让老百姓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从“生手”迅速变成“能手”,到提出本土食用菌人才培育计划,加强培养当地技术骨干,再到实现了专家、农户和技术骨干“零距离”交流互动。为家乡发展蓄积更强大的人才力量,他主动当起了“指导员”,让更多的专业人才迅速成长起来。

  扶贫路上,当好家乡的“连线员”。扶贫路上总是会遇上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就需要更专业的人才支持。了解到麻城镇、石厢子彝族乡和水潦彝族乡等地的果农希望找专家来“把脉问诊”后,李小林便邀约了省农科院园艺所陶炼博士和植保所蒲德强博士,组成“豪华”专家博士团来到叙永,实地指导农户提高果树管护技术。及时地为专家和山村搭桥,当好家乡的“连线员”,让群众面临的问题得到更专业的指导,才能够更快解决,进一步提升扶贫效益。

  责任心是最持久的动力,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为民的初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敢于担当,敬畏人民,才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江传伟)

       新闻源:http://www.zuzhirenshi.com/dianzibao/2020-06-12/3/eb4d5235-bd3c-47a5-a6c2-0170aa2f849b.htm

MSN中文网

上一篇:2020第五届三峡广场商圈教育培训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