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灵毓秀的宜兴,养育了多位举足轻重的艺术大师——徐悲鸿、尹瘦石、吴冠中……与这些响当当的艺术大师一样齐名的,则是宜兴的土——紫砂泥。只有产自这里的土,烧制出来的壶,才是宜兴紫砂壶.
“一件作品从泥土变成茶壶可以说是‘有了鲜活的生命’,所以制作紫砂壶除了要有一双灵巧的手,最重要的是一颗细腻的心,一颗对紫砂由衷热爱的心。”李启山说。
痴艺者,技必精。
紫砂壶的制作大致包括预备、制作、烧制和后续工序四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很强的专业性。以最基础的选泥为例,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最重要的就是泥的优劣,不仅泥色要好,烧制后紫砂质表给人的手感也要非常舒适,这样才具备了一把好壶的基本。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从小受熏陶,而且对紫砂有着极高的悟性和天赋,在日常研究传统紫砂的造型和制作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慢慢地对传统紫砂的鉴赏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博采众长,使之更加完美,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李启山说,“我觉得我的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传统中有所创新。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观点也在变。制壶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同时,创新很重要。我觉得创作灵感有两种来源:第一种是一点点的生活积累,这里面也有两种:一是突然而来的灵感,如采风时反馈出来的信息灵感;二是从生活、电视、图片、传统文化中综合整理信息而来的。第二种就是实践过程中的积累,长久的制壶后,自然而然会对紫砂造型有一定的想法,这时候的创作便是水到渠成了。我的作品风格形式一般都是古朴中见俊秀、细腻、简洁、形神兼备、柔中带刚,而且内涵丰富,也许这就是我的一大亮点吧。”
凭借自己对泥土独特的深厚感情,她对艺术有了另一番敏感的触觉和表达:将现代雕塑的理念融入传统的陶艺,将古朴的日常生活的真实状态,融入传统的紫砂,思想与激情碰撞,迸发出对作陶艺术的执着张力。
从李启山艺紫砂行业多年,期间受到老一辈大师的悉心指导,加之本人的勤奋钻研,勇于创作,制壶工艺与时俱进,日趋完善。作品线条明快,富含趣味,脱俗新颖,灵巧生动,颇受壶艺爱好者的青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专业制作于筋纹器、筋囊器在行业中名气可佳。 作品风格古朴典雅、端庄大方,做工严禁细腻,作品类型多样,得到广大壶友的认可与喜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