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地处闽江正源头
山好,水好,环境好
这里孕育出的农特产品质量绝佳
其中,通心白莲可谓是莲中上品
驰名中外,寓意吉祥
也难怪建宁能有这么骄傲的昵称——
“中国建莲之乡”
2020年八闽美2020年八闽美食非遗购物节
“迎世遗·非遗传承健康生活”2020年八闽美食非遗购物节,今日正式进入三明专场,带大家走近这些别样的“非遗味道”,本期特稿的主角,就是三明建宁通心白莲。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担任指导单位,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沙县人民政府主办,各设区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协办,沙县文体和旅游局承办。
为什么建宁的莲子能独步天下
甚至以“建莲”之名独冠?
历史悠久 文化渊源流长
五代时期史书就有记载建宁莲子、传至清朝年间被皇家指定为御用贡莲,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回张太医给病入膏肓的秦可卿所开的药方中写道“引用建莲七粒去心”,第五十二回贾府宴席上有“建莲红枣汤”这一佳肴,指的就是建宁莲子。
关于建宁莲子还有一段故事,很多年前,福建建宁县西门外有一个后生,名叫李直。爹妈早已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过活。一天,李直到建宁最高的铙山去砍柴。他觉得口干,想找点水喝,就顺着山窝走去,找到一股清泉。李直喝完水,忽然看见泉水边有一枝粉红色花很好看,他从来没有见过,就小心地把它连根带土挖了起来,带回家种在屋旁荒塘。说也怪,这花很快成了一片,把塘都快塞满了。夏天,这些花还结出了一个个像蜂窝一样的绿球果,剥开壳,果肉白嫩的,尝一尝,甜甜的。李直高兴极了,忙把它分给乡亲们尝尝鲜。从此,莲子在建宁西门外扎了根。
如今夏日炎炎
正是建宁白莲成长的好时节
当池塘里莲花绽放时
营养而美味的莲子
也伴随而生
地域独特工艺精湛12道工序 一流品质
建宁地处武夷山脉中段,全境西北低、东南高,年降水量1822毫米,年均气温16.8℃,是福建母亲河闽江的正源头。建宁县被命名为“中国建莲之乡”,“建宁通心白莲制作技艺”也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至今日,最有代表性的传承人是人称“莲子王”的帅金高。
传统的通心白莲手工制作工艺分为采摘、脱粒、去壳、去膜、通心、清洗、烘烤、筛选、烘干、挑选、净化、包装等步骤,每个步骤都是由人工完成,饱含莲农的汗水与诚意。
清晨,莲农披星带露去莲塘里把莲蓬采摘回来,家里的女人孩子就要趁早开始剥莲蓬,脱粒。
接下来就是去壳,去掉外面这层硬外壳可不容易,在剥壳机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都要用牙齿咬皮,那青绿苦涩的硬皮里藏着的雪白雪白莲子果实,用口吐莲花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外壳去掉后就是去皮了,先把莲子嘴上那层深色的外衣用指甲撕开一点,然后左手拿住莲子,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捏住刚才撕开的的口,左手拿住莲子往左慢慢滚动,外皮就能慢慢的撕下来,外皮撕下之后剩下一些残余,用大拇指轻轻搓,直到干净为止。
最后通心,这个也是很重要的莲子心在莲子里面,如果不能完整把莲心取出来,这颗莲子煮出来就是苦的。
把清理好的莲子,及时放在太阳下晒,没有太阳的时候,最好放在火上烘干,这时火候显得特别重要,一不注意就烧焦了,所有的辛劳都将前功尽弃。
建宁县的莲农基本都遵循着这种传统工艺,这样制作出来的莲子味道最好,不伤莲肉,工序一道扣一环,机器无法代替,且几道工序必须在当天完成。
建宁白莲外观粒大饱满
圆润洁白,色如凝脂
生蒸煮炖总相宜
口感则细腻绵延,清香怡人
快来品味舌尖上的莲子盛宴
通心白莲 养心益肾
建宁白莲味甘性平,入心、脾、肾三经,特具益肾固精,养心明目,收敛镇静,健脾涩肠,益胃止泻,清火除痘美容之功效。
它既是酒宴中的珍馐,更是现代家庭老少皆宜的天然保健食品,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为滋补元气之珍品。
它可以做成汤汁清甜、香醇爽口的蒸莲子;也可以做成最大限度保留食材本味的甜点莲子红枣炖蛋;还可以与虾仁一起翻炒,做成虾仁炒莲子,道道色香味俱佳。
贡品之醇厚,味蕾之香柔,舌尖之享受
炎热的夏天,建宁这波莲意
不防先尝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