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花古镇出名人,名人故里产美酒。著名作家贾平凹挥毫题写酒名“老包谷酒”,由丹凤棣花古镇清风街上的周家酒坊精心酿造而成。传统绿色的工艺,纯粮酿造的品质,甘醇绵柔的风格,疏经活血的功效,“千年玉液”为棣花古镇再添激情活力和绝世风采。
现在丹凤周家“老包谷酒”,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工艺,发掘内涵,彰显品质,脱颖而出。举一杯老酒,观其色纯净清澈,品其味绵柔悠长,闻其香芬芳四溢。古老工艺焕发青春活力,其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降低血脂、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更为人们津津乐道,符合现代人绿色健康的理念,是前来观光游客们的首选。
随着商末周初,“商於古道”的开发建设,便有更多的文人雅士做客周家酒坊,饮酒赋诗,挥毫泼墨,激扬人生;周家“老包谷酒”文化在历史的洪流中静静的绽放,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精心坚守,使得它伴随着历史的年轮进一步发扬光大,周家酒坊的“老包谷酒”俨然已成了一种乐趣,一种情怀,一种文化。
棣花之恋,平凹老家。周家“昙花玉液”酒,广结识酒品酒之士,诚迎天南地北之客,光临周家酒坊,欣赏制酒工艺,参观地下酒窖,品尝昙花美酒!
商山洛水棣花香 ,水清民朴酒酣畅
丹凤县“老包谷酒”又名“昙花玉液”,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昙华寺。昙华寺又称昙花古刹,位于棣花镇老街西牌楼西南,寺内小塔十几座,清泉四五处,青松高千仞,可与河南嵩山少林寺相媲美。昙华寺的泉水清澈甘甜,源源不断,当时就已经酿酒的周家先辈,用昙华寺的泉水精心酿酒。因昙华寺闻名遐迩,用昙华寺的泉水酿造的酒别具一格,人们就把周家包谷酒称作“昙花玉液”。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东段南麓,介于北纬33°21′32″~33°57′04″,东经110°07′49″~110°49′33″之间,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区。
地处大秦岭腹地的丹凤县棣花古镇,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境内山清水秀,荷塘连天。秦岭源头奔腾而下的丹江由西向东穿流而过。温润的气候,清澈的水源,加上善良淳朴人民辛勤的劳作,孕育出饱满甘甜的玉米、小麦、高粱、大豆、小米等纯粮,为酿造“入口绵柔,口感甘冽”的“老包谷酒”提供了原始材料。另有青蒿、甘草、拐枣等中药材,为酿制丹凤“老包谷酒”提供了绿色、天然的原料。
棣花古镇的清风街,不仅是著名作家贾平凹书中的情景再现,更是承载了厚重的地方文化。贾平凹曾以“老包谷酒”宴客,觥筹交错间连呼:“好酒!好酒!”遂为之题写了“老包谷酒”品牌;京畿归客品后也曾留题“糟香栖彩凤,莲动起黄莺”联句;苏州商裔回乡宴客,为之题写了“商山茅台”留字。就此口口相传之下,棣花古镇周家酒坊“老包谷酒”,已成为喜庆宴客,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来清风街的游客,也大都会到周家酒坊抿一抿包谷酒,探一探酒窖,感受酒文化的无限魅力。
进入棣花古镇,踏入清风街,一路向西漫步,不用多久就可以看到周家酒坊的招牌。走入周家酒坊,醇厚的酒香扑面而来,各种酒坛子整齐地摆放着,包谷酒、柿子酒、葡萄酒……让不嗜酒的人也心痒起来。正朝着大门的墙壁上,挂满了名人为周家酒庄的题字。周家酒坊的老板周群梁告诉记者:“‘老包谷酒’这4个字是著名作家贾平凹来周家酒坊喝酒后,想到了多年前老清风街上酿的包谷酒,提笔写下的。”
“吼秦腔戏,喝包谷酒”是商洛市书协主席吴平均题下的;“清风徐来,谷酒飘香”是著名书画艺术家李圯题下的;“老酒敬远客,新酿亲近邻”是著名作家孙见喜题下的……这些题词是对周家酒坊的高度赞赏,让周家酒坊的文化气息更为浓郁。
前厅里放置了一张大桌子,供游客品酒饮茶,谈天说地。从酒坊向南走去,就是周家酒坊的酒窖了。进入酒窖前,先穿过周家堂屋。周家堂屋依旧保持着从前的建筑模样,与前厅衔接的小院古色古香,院墙上铺着青色的瓦片,瓦片间长满了细碎的青苔,几株小花攀了上来,秋日里,格外有意趣。堂屋挂满了书画作品,旁边有张桌子,放着笔墨纸砚。文人雅士,俱怀逸兴,美酒入喉,泼墨挥毫,实是一大乐趣。穿过古色古香的堂屋,下了楼梯,就来到周家酒窖了。
很多游客都对酒窖充满了兴趣,走入酒窖,不仅可以看到包谷酒的制作过程,还能一览酒窖内部的风光。那些酒坛子一大半都埋在地下,盛着香醇的美酒,光是看着,就很震撼。四周是石头砌成的墙,颇有一番韵味。
一些酒坛子上面贴着字条,询问老板后,得知这是客人存下的酒。都说酒越陈越香,游客购买酒后,可以在酒窖免费存放5年。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将酒封起来存到酒窖,到时候拿着存根来取,可以喝到更有味儿的美酒。
贾凹平先生和周群梁谈“老包谷酒”文化
酒窖的南端,是周家酒坊的后院。后院挂满了金黄的柿子,绿色的藤蔓摇曳在木质的栏杆上。从后院出去,千里荷塘映入眼帘。品完美酒、闻罢墨香、观过酒窖,再去荷塘争渡,这一顺溜儿,好不惬意。
棣花古镇周家老酒坊,四世传人周群梁继承家传古法,发扬光大,掘地挖池,利用莲池甘水,五谷杂粮,精酿细作,坛装池存,陈酿满窖,打出的“老包谷酒”品牌,甘冽绵长、香口润腹,广畅国内市场,从2014年至今,先后被“中央台13新闻频道”、“陕西电视台”、“陕西卫视”、《华商报》、《欧洲时报》、《商洛日报》等多家媒体播出报道。凡来商洛的游客,无不携酒而归。
千年文化传承 ,百年古法酿造
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酿酒的周家先辈,用昙华寺的泉水精心酿酒,周家酒坊“老包谷酒”酿造技艺产生于
当代著名作家、全国人大代表贾凹平先生陪同英国翻译家一行在周家酒坊考察
明末清初,康隆以后初步形成,并日趋成熟。九十年代中期,周群梁结合古法酿造,开始传承祖业,并于2013年棣花古镇景区开放后,进行规模化生产“老包谷酒”,他主要负责包谷酒酿造技术、工艺流程。
100多年来,棣花古镇清风街上的周家酒坊酿制的“老包谷酒”已经传承四代,周家人祖祖辈辈坚守祖业,研习秘方,形成了独特的酿制技法。“老包谷酒”传统酿造工艺是古老酿酒技艺的遗存,在商洛白酒发展历史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从清末开始,周家酒坊“老包谷酒”酿酒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新工艺,发掘内涵,酿制的包谷酒纯净透明,香气扑鼻,口感醇厚,入口绵柔,因其加入大秦岭野生中草药而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降低血脂、延年益寿的神奇功效,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绿色健康的理念,也促其成为了观光游客们的首选。
据周群梁介绍,每年夏天中伏前后是制作酒曲的最佳时节,周家酒坊精选本地优质、干净、颗粒饱满且当年产的优质小麦、大麦、高粱、豌豆、玉米等农作物,以青篙、苷草等中药材料为辅料制作酒曲。8月至来年3月,周家以玉米为原料进行蒸粮,将玉米粉碎后用60°-70°热水浸泡10-12小时,入锅蒸,每天两锅,蒸5小时左右,至蒸熟为止。而后以“原料与酒曲的最佳混合比例进行摊粮、拌曲”,将蒸熟的玉米在室内摊开,泼凉白开水,比例为每百斤加入 20 斤水。晾至温度18度-25度之间,再拌入酒曲,每百斤原料加入 18-20 斤的酒曲,分两次加入,搅拌均匀。再将与酒曲混合均匀的粮食入发酵缸或发酵池,用土泥巴封存、糖化、发酵 60天,制成酒醅。
整个过程包括原料精选、粉碎、浸泡、蒸熟、泼水、摊晾、装缸、发酵、蒸料出酒、酒精度测试、封存等数十道工序,道道工序均以匠心监制,最后,这些酒还将经过酒精测试、品尝师品尝,达标后方可出售,同时,酒坊对大量的余酒进行封存,通过猪血、糯米进行混合封缸,存入地窖,年份越久,口感愈加醇厚。 整个酿制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全程手工操作,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真正做到了“无添加、纯绿色、纯天然、纯粮酿造”。
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商洛市文化局局长、丹凤县县文化局局长来丹凤 周家酒坊(老包谷酒)参观调研
“老包谷酒”属于酱香型白酒,取自天然山泉水,再以丹凤棣花特有的包谷为原料,融合传统酿酒工艺酿制而成,采用陶瓷罐密封,适温窖藏,制作过程中加入本地特有的青蒿等植物,使得酒质清冽,口感甘冽,入口绵柔,口味纯正。
现在出售的原浆窖藏按年份分为:一年窖藏、两年窖藏、三年窖藏、五年窖藏,精品坛装和散装都有。
周家酒坊的制酒工艺,不单纯是一门工艺,更是清风街几代人的美好记忆,也是绵长醇香的谷酒文化。
右一:周群梁右二:省文联主席蔺雨右三:市文联主席王良右四:县文联主席周文治
业精人勤存仁心 ,“昙花玉液”飘万里
宋金时期,杨家将大胜而归,载歌载舞,大摆筵席,以“老包谷酒”助兴,畅饮庆功,留下千古佳话。如今,周家酒坊经过百年来的古法酿造技艺传承,酿制的包谷酒远销甘肃、山西、内蒙古等北方多个省份,用以馈赠亲友、节日团聚。
周家酒坊,自开业以来,顾客好评如潮,包谷酒销量逐年提高,2018年“老包谷酒”总收入达60多万元。周家酒馆的匠心传承,不仅丰富了棣花古镇的旅游文化,推动本地包谷、高粱等产业的发展,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同时为其提供了就业机会,提高了老百姓的经济收入。
据了解,常年在周家酒坊务工的贫困户有三四人,每年8月至来年3月,周家酒坊进入忙碌期,这时候会雇上十几个人,打柿子、翻酒曲、做酒醅,女工一天务工费80元,男工一天130元,提高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周家酒坊的后院挂满了金黄的柿子,周群梁告诉记者,这些柿子是用来做柿子酒的。今年光是柿子,就收了三四万斤。据了解,今年周边的好多柿子都没人夹,这些柿子金黄饱满,在周群梁这里是酿柿子酒的佳品,于是周群梁一家一户地上门去收,这一收就是三四万斤,实现了酒坊与村民之间的“双赢”。
周群梁是个善良热心的人。今年6月,当他得知花瓶子镇花中村的贫困户李锁子喜爱酿酒却缺乏技术时,便与朋友一起去上门指导。李锁子左眼失明,多年以来,一直在县上做水泥工。他喜爱饮酒,也喜欢酿酒,但是技术上不过关,导致酿的酒口味欠佳。周群梁发现李锁子的酒曲没做好,此外,发酵空间密闭性不够,蒸料火候也没把握到位。发现问题后,周群梁给出了李锁子解决的办法。李锁子积极好学,怀着感激,将周群梁的话都记在了心里。自那以后,李锁子酿的酒口感大有提升。从前他酿酒只是自己喝,现在还可以卖给周边的人,得到了他人的肯定,也增加了自己的经济收入。
然而,目前丹凤县县域内包谷酒制作小作坊数量较多,竞争相当激烈。一方面,周家酒坊酿制的“老包谷酒”,纯手工制作,严格遵循古法酿造工艺,比起其他包谷酒,价位相对偏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消费不起;另一方面,周家酒坊的“老包谷酒”品种系列单一,目前只有一年原浆窖藏、两年原浆窖藏、三年原浆窖藏、五年原浆窖藏共四个系列。随着现在高科技快节奏的发展,像这种原始的单一的包谷酒作坊,难以在科技迅速迸发的今天迎难而上。为此,周家酒坊的“老包谷酒”未来发展趋势步履维艰。
从古法酿酒的工艺壁垒上来说,传统古法酿酒技艺的繁琐和酿酒设备的落后决定了生产效率低、产量低,也太辛苦。尽管如此,酒的口感和美味却是周群梁选择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随着工艺设备的自动智能化发展,现代化酿酒新设备或许能和古法酿酒技艺深度结合,既可实现规模化生产,也大大提升效率。同时,从产品定位和品类上来说,如何在白酒市场深度调整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市场增长点和未来机会,已成为当前摆在周群梁面前不可忽视的破局点。
现如今,周家酒坊“老包谷酒”已迎来第五代传承人,周群梁之子周靖涛,从小随父亲学习“老包谷酒”酿造技艺,并已先后到四川、贵州等地考察学习,以期将传统酿酒工艺和现代技艺相结合,力求再创新辉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